新闻资讯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中科馆大讲坛速记

中科馆大讲坛速记

发布时间:2023/02/05 新闻资讯 浏览次数:386

《流浪地球》里的基础物理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中国科技馆科普讲师团副团长陈征:这个片子我看了不止一次,这个片子细节特别多,我在第二次看的时候,发现了许多我以为是新加的内容,因为之前完全没有关注到。后来发现了越来越多这样的小细节,这也体现出这个片子在制作的方面,所下的功夫。从前我们都是在看国外的一些大片时候,觉得它制作的怎么精良,精良不光是大场面,更多的是小细节。在很小的地方,体现出了在做这件事的时候认真的态度。过去在我们影视的领域并不是特别重视。但是这次在《流浪地球2》里面看到非常多这样的小细节。

一部电影是不是成功,有很多个维度,但是作为我们一个科技工作者而言,我们更希望的是,一个好电影的出现,不是碰运气,而是靠一个强大的工业体系在底层做支撑。这次在《流浪地球》电影的制作当中,看到了这样的影子。而且确确实实做了很多的功课。今天,我们有来和大家分享以电影为引子,来分享一些我们对科幻的想法,以及对于我们在座的各位朋友,大家看完这场电影之后,除了感受视听的享受之后,对我们而言,是不是可以有那么一点点提升,这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的基本目的。

所以我今天的演讲给了它一个副标题叫做科学文化与艺术的融合和妥协。一个科幻影片的形成过程中,它首先是一个文艺作品,它是含科学的文艺作品。每次有科幻片上影之后,大家都会找里面的BUG,可能这个地方科学上不成立,那个地方科学上不成立。我们今天做一个讨论。

今天分享的主题,我用这样一句话开场,这是刘慈欣在《流浪地球》原著里面写了这么一句话:人类在宇宙间离开了地球,就像婴儿在沙漠里离开了母亲!我知道很多人都对《流浪地球》这个故事,或者说这个设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觉得地球推不动,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坐飞船,或者这个设定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可以慢慢去研究,但是人之所以为人,是有感情的。我们至少在但凡有一丝可能的情况下,都是希望背着家园去流浪的。如果一定要流浪,我们尽量还是带着家的,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文化传统。

现在我再提一次这个问题,假如你赚了点钱,有一定的积蓄,你干嘛呢?大家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中国人的传统意识,就是买房子置地。这背后实际上是对我们生活的这方土地,这片家园的眷恋。我们没有必要回避这样一个文化的传统。而且文化这件事情,不存在所谓对错的问题,它在一定的背景下形成,有一定的合理性。我们不要试图再从这个角度非得给谁戴一个什么样的帽子。

姓 名:
邮箱
留 言:
回到顶部